败局者/CLOUMN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二支路8号俊豪名居大厦16-6

邮编:400020

电话:023-89181055 023-89181077

传真:86-23-67959465

网址:www.sbdlawyer.com

Emial:sbdlawyer@126.com

败局者

首页 / 败局者
“绿色企业”为何遭遇“野蛮逐客”?
发布时间:2019-12-01
湖南省黄贡无公害高科技股份公司(简称黄贡米业)座落在长沙市望城县黄金乡,这家以“无公害、保胚、灭菌、优质”大米开发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年7月以来,黄贡米业遭遇当地野蛮逐客。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当地200多名农民联名上书挽留企业,袁隆平等五名院士也为这家企业齐声呼吁。 被强行拆毁的黄贡米业大院围墙 “绿色企业”为何会被挤走 记者9月8日来到黄金乡黄贡米业现场采访。发现座落在黄金乡农技站的黄贡米业门口牌匾已经被摘除,进门靠右侧的围墙被打开一个大洞,供拉沥青炒石的卡车出入。 一个沥青炒石的场所就在黄贡米业一墙之隔,伴随着隆隆机器声传出来的是刺鼻的沥青味。一位黄贡米业的工作人员拉着记者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他说,现在黄金乡政府对黄贡米业停水停电,将黄贡米业各个办公室的牌子也全部扯下。他说,“明摆着,这就是要把我们赶走。” 黄贡米业被货车轧坏的正门道路 黄贡米业的总经理朱克纯是一位已经有68岁高龄的女教授。她说,“黄金乡有着特殊的地质土壤条件,由极为罕见的对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有明显作用的土壤矿物质构成。”因为其土壤和生态条件,早在23年前,当时作为湖南省环保研究所和湖南省无公害生态经济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朱克纯带领的科研课题组就已经在这里从事“无公害双杂过吨粮”科研。朱克纯的课题组1992年获得国家科委产品“银奖”,她也因此获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湖南省科技创新金奖,无公害水稻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国际先进”。 朱克纯介绍,为了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2年黄贡米业被黄金乡作为招商项目落户。她说,“当时,有许多地方想要这个项目,可是考虑到这里离基地近,而且20多年在这搞科研有了感情,于是落户黄金乡。开始约定是租用黄金乡农技站,一年付一次租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再买下农技站的场地。到了2006年,企业生产、销售已经初具规模,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际,却遭遇了一场莫明其妙的野蛮逐客。” 望城县公路局沥青炒石厂 当初热情引进 如今步步紧逼 黄贡米业发展前景很好,2006年初,黄贡米业在同黄金乡农技站协商后,还花200多万购置了两条生产线。朱克纯预计2006年公司有1亿元的产值,2000万纯利润,400多万的利税。然而,令朱克纯意想不到的是,一家沥青炒石厂在2006年夏天突然闯进来,打开围墙,在一墙之隔开始生产。9月8日,记者到望城县环保局采访,证实了这家沥青炒石厂投产至今一直没有通过环境评估。 同在一个院子的黄贡米业(左)和望城县公路局沥青炒石厂(右) 黄金乡农技站2006年7月30日给黄贡米业发来一个通知,要求湖南黄贡米业搬出其租用房屋。通知称黄贡米业的租赁合同在8月30日到期,“20006年8月底后如不交还所有租赁的房屋,给农技站造成的经济损失由黄贡米业负责赔偿”。紧接着,黄贡米业所在地黄金乡桐林坳社区(原杨塘村)居委会在8月10日下发停止工业供电的通知。 朱克纯对此非常无奈,她说,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怎么可能做到说搬就搬呢?黄金乡说是租赁合同到期了,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个三年的合同未到期。 她说,黄贡米业2006年在望城有25000亩的优质稻种植基地,有3000亩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水稻种植基地,直接受益的农民有30000多人。如果我们失去了黄金乡这个生产基地的话,无法兑现我们的订单农业,那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黄贡米业的职工戴口罩生产大米 200多农户联名上书 袁隆平等五院士为之呼吁 在得知黄贡米业要被赶走的消息后,黄金乡及其周边乡镇的200多农户们联名上书,他们的报告称: “20多年来朱教授带领农民不搞化学农药种植,为我们黄金乡建造了一块无公害的圣地,黄金乡也因此闻名全国。黄贡高科米业生产的无公害保胚米远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有关国家和地区。……我们坚决拥护这种企业和我们在一起,谁要赶走她,谁就是违背民意。”“在这种企业旁边,不能有污染的企业共存,比如现在的沥青炒石子企业,既没有规划,也没有环境评价,应该赶快停工,撤离现场。” 职工每天要忍受刺鼻的沥青味 朱克纯介绍,她向科技界发出呼吁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官春云、陈火旺、刘筠、周宏灏五人已经集体签名,支持黄贡米业。 记者9月8日下午同黄金乡党委书记文菊华联系采访,当记者提出希望了解黄贡米业的情况时,她在电话中说,沥青炒石厂是为了修通往普瑞温泉的道路才办的,县里开过会,黄贡米业的人他们应该知道此事。文菊华表示自己正在出差,她说,据她所知黄贡米业2005年有些合同没有兑现,当地村民有意见,建议记者去了解。 9月13日,记者通过电话同黄金乡乡长刘金泽联系,询问乡政府对黄贡米业遭遇的看法,他没做正面回答,而是建议记者去找当地各个村组的老百姓采访,了解情况。他说,“有些事情我们也不想多说”。黄金乡农技站站长肖文亮对记者说,黄贡米业的租赁合同已经到期,我们要收回自己搞经营。 然而,在桐林坳社区伍家湾村,村民龙坤尧对记者说,黄贡米业在黄金乡,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利益,解决了粮食的销售问题,让农民优质粮能卖得起好价钱。 乌山镇无公害优质稻种植协会理事长朱政刚介绍,黄贡米业为我们提供种子、农资,农民只要安心生产就行。2005年黄贡米业对农户的承诺都到位了,农民得了好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为什么对老百姓带来这么多好处的企业生存不下来?许多老百姓都不能理解。(完) 黄贡米业总经理朱克纯整理当地200多名农民的联名上书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昵 称:
邮 箱:
手 机:
*密 码: